2025-10-25 14:29:11 中国财经观察网 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阅读量:6081 会员投稿
金秋十月,第七届品质与福利鸡蛋行业年度盛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及海外的200余位行业专家、企业领军人物和学术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鸡蛋产业的高品质与高福利发展路径。大会以“蓄势破局,非笼领航”为主题,聚焦行业转型、技术创新及消费升级等核心议题,旨在为我国鸡蛋产业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大会由FAI Farms、丝绸之路总商会、上海悦孜联合主办,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指导,并得到了礼蓝动保、大荷兰人、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欧福蛋业、天祥集团及力矩中国的大力支持。
嘉宾致辞 | Greeting
熊博代表大会组委会欢迎各界嘉宾到场,并介绍了本届大会的主要议程与亮点,为会议正式拉开序幕。


?istein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全球蛋业正处于可持续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国在推动非笼养鸡蛋发展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动力与合作潜力。FAI将继续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推进更高动物福利和可持续生产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优质的食品选择。

孙忠超秘书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动物福利事业正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蛋鸡是国内动物福利进展最快的领域,2024年中国鸡蛋产量约6000亿枚,但非笼养比例仍不足0.1%。企业在推广过程中面临成本高、溢价低、标准缺失等挑战。孙秘书长表示,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非笼养”将成为蛋鸡产业的重要新方向,也是推动动物福利与社会责任实践的重要路径。

田晓红副秘书长在致辞中回顾项目历程,指出该项目已持续推进七年,从无到有搭建,其理念现已在多地落地推广。她向长期坚持与付出的主办方、协办方、支持机构及工作团队致以诚挚敬意。并表示,希望项目平台未来能持续发展,助力鸡蛋品质提升、动物福利改善与多方共生共长。她还期待各方以进博会为契机,联动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共同推动产业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邓菲表示德国高度重视动物福利和可持续农业。她介绍,德国法律将动物保护纳入宪法,并禁止笼养蛋鸡及淘汰公雏,推广符合自然行为的饲养方式。德国还严格监管食品安全,每年对数十万批次食品进行农药、抗生素及其他有害物质检测。她强调推动动物福利与食品质量同样重要,期待通过此次会议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和高品质农业实践。
2025中国非笼养蛋鸡行业报告发布


上海悦孜在标准制定、认证推进、市场推广及消费者教育等方面持续努力,目前已有32家农场获得认证,覆盖130万只非笼养蛋鸡和超过3.8亿枚非笼养鸡蛋。诚信管理、追溯体系与行业协作已成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次大会上,13家农场参加了新认证颁发仪式,标志着非笼养鸡蛋产业在质量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

在力矩中国与行业伙伴的多年推动下,全国已有超过万家餐饮、烘焙、零售和酒店承诺全面转用非笼养鸡蛋,许多企业设定2025至2030年为目标完成全面转型。大会上,Lever力矩中国特别表彰索迪斯中国、地中海俱乐部酒店、独凤轩、这样生活精品超市、维尔纳斯、宇培供应链、Ole精品超市及Wagas等八家企业,授予“可持续食品领袖奖”,以表彰它们在推动非笼养鸡蛋政策和可持续食品转型方面的卓越领导力。

在推动 “非笼养” 鸡蛋理念普及与产业转型的进程中,行业革新的背后离不开关键个体的践行与担当。“2025 Cage Free Egg 个人突出贡献奖” 正式颁发,索迪斯中国大中华区供应链管理部总监樊会霞、雅高酒店采购总监季刚、京东蛋类采销经理苏小芳三位从业者凭借前瞻视野与落地行动,为非笼养理念的推广打开关键局面,成为行业标杆。表彰他们在各自领域为动物福利与非笼养产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上午议程 | Morning Session


非笼养消费新纪元:趋势图谱与用户行为解码
于爱芝教授分析非笼养发展的驱动力,指出其思想根源源自中国农耕文明的尊重动物理念。全球非笼养以欧美立法为先导,如欧盟自2012年起禁止传统笼养蛋鸡。在产能过剩和预期亏损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将非笼养作为差异化竞争路径。她强调,鸡蛋市场正向注重质量、安全、营养与福利的“快乐蛋”阶段发展。电商数据表明,福利养殖鸡蛋的伦理属性(善待动物)和效能属性(产品品质、限抗生素)可带来显著溢价。为保障可持续消费,她建议构建“信任三角”:强化认证体系、区块链溯源赋能透明度,并加强消费者教育。

蛋鸡养殖福利化转型的创新与思考
郑炜超教授介绍了蛋鸡福利化养殖的创新与转型动力。他指出,主流高效叠层笼养模式(年产蛋1吨/m2)存在福利问题,但非笼养市场潜力大,2000多家跨国公司承诺2025年后采购非笼养鸡蛋。转型核心动力包括食品安全(产蛋期零抗生素)、笼养产能过剩及年轻消费者对福利认证的重视。郑教授展示了集装箱式福利化养殖系统案例,提供80m2户外运动场,试验显示户外活动可缓解应激与焦虑,改善羽毛完整性;产蛋奶香味更浓,口感更佳。他提醒,中国福利化养殖仍面临政策稳定性、养殖用地短缺及市场教育等挑战。

美洲非笼养式浪潮:动机和趋势分析
?istein先生描绘了美洲非笼养转型态势。全球鸡蛋产量预计到2035年增长22%,其中亚洲、非洲和拉美贡献90%。全球趋势由技术(如AI、卵内性别鉴定)、市场(数量向价值转变)和社会(可持续性、动物福利)驱动。美洲方面,美国非笼养比例约45%,五年增长25%;拉美虽比例低,但企业承诺加速。美国面临州立法、禽流感(70%-80%蛋鸡损失)及供应链集中等挑战。未来趋势包括透明标签、牧场散养鸡蛋快速增长及卵内性别鉴定以避免淘汰公雏。

非笼养之外——鸡蛋行业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Dietmar先生聚焦欧洲非笼养进展及行业新挑战。截至2025年6月,欧洲逾60%蛋鸡采用非笼养模式。德国、法国等已实施“不淘汰雏鸡”(FCC)政策,由于公雏饲养成本高,卵内性别鉴定成为首选经济可行方法。德国零售商已推动货架上100% FCC鸡蛋。尽管欧洲进口和贸易法规不一致,市场正通过KAT等认证制定更严格标准。未来需应对“欧盟绿色协议”要求,如限制家禽运输、排放控制及2050年零碳目标。卵内性别鉴定正成为孵化场的关键经济与生态因素。

迈向非笼养的未来:瑞典蛋业转型启示录
Benny分享了瑞典非笼养蛋产业的成功经验。他指出,瑞典在没有法律强制的情况下,通过企业、生产者与社会的协作,成为全球首个完全淘汰笼养蛋农场的国家。Benny强调,公众教育、企业主动适应和市场引导是关键,这不仅提升了动物福利,也带来了商业竞争优势。他表示,这一模式为中国及其他市场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展示了前瞻性策略如何推动行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鸡蛋品牌发展之路——基于品质,源于体系
王雷先生分析中国蛋鸡行业品牌化趋势。他指出,中国蛋鸡呈“小规模、大群体”,蛋品加工率仅5%~7%,品牌蛋比率不足5%,远低于欧美日。在人均鸡蛋消费高位饱和的市场中,品牌化成为必由之路,其核心在于将产品从“论斤称”的农产品转为“论枚卖”的消费品。王雷强调,品牌建设需建立生产质量保障体系,而非仅靠营销。他以英国“狮标”体系为例,通过全产业链注册追溯、沙门氏菌疫苗接种和独立审计,三十年积累赢得消费者信任,占据英国90%市场,表明体系落地需要实实在在投入与上下游协力。
小组讨论:非笼养鸡蛋的市场实践






下午议程 | Afternoon Session


供应链能力建设助力非笼养承诺实现
韩太鑫先生强调鸡蛋供应链的复杂性与挑战,并提出协同服务解决方案。他指出,鸡蛋是一种“活的”产品,储存和运输高度易变脆弱。中国供应链面临长距离运输与多冷链要求、产品种类繁多等问题,导致费用高、推广难、陷入“死循环”。为助力非笼养承诺,韩太鑫提出供应链能力建设,包括:蛋品回购、蛋液蛋粉代工、一件代发、共享物流、壳蛋清洗分级等,确保产品品质和农场安心。他还通过欧洲不同养殖模式的蛋价数据显示,非笼养鸡蛋具有溢价空间,认为解决供应链问题、实现增量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赋能伙伴,落地实践:京东非笼养鸡蛋项目分享
Empowering Partners, Implementing Practices: JD Cage Free Egg Project Sharing
苏小芳女士指出,京东在非笼养鸡蛋零售中采用长期“投资”模式,而非短期“消费”,通过稳定日销累计权重,获得免费流量和长期价值。用户画像显示,非笼养核心消费群体为忠诚用户(68%)、26-45岁(53%)、公司职员(40%),选择京东主要因到货快(61%)、正品保障(53%)、售后服务(49%)。她强调,在市场普遍“卷生产、卷营销、卷低价”下,京东通过精细化运营、精准触达和稳定日销,提升品牌价值,并通过供应商准入标准和运营培训助力非笼养品牌走向C端用户。

轻奢产品掘金之道与非笼养全球浪潮:探索中国市场的破局之路
Peter-Jan借香皂营销为非笼养鸡蛋提供推广启示。他指出,全球非笼养已成趋势,但中国规模化占比不足1%,市场潜力巨大,企业承诺推动2025年供应短缺,为溢价提供机会。他以“Rituals”香皂为例,该品牌通过将日常消费升级为生活仪式、打造“平价奢华”细分市场,实现50%-100%溢价。Peter-Jan建议非笼养鸡蛋可借鉴此策略,将产品定位为“为您和家人的轻奢选择”,通过教育和高品质实现20%-30%溢价,并以动物福利与营养优势塑造情感价值。

解锁中国非笼养潜力——产销协同
Ashleigh博士指出中国非笼养面临动物福利关注低和食品欺诈普遍的挑战,传统动物福利运动作用有限。转型核心驱动力是两方面协同:一是跨国食品企业履行全球承诺的压力增加,要求供应稳定;二是中国消费者偏好,关注健康、安全和感官品质。Bright建议抓住市场机遇:利用电商快速触达便利、品牌意识强、支付意愿高的年轻专业人士;将非笼养鸡蛋定位为高质量、安全、美味且兼顾福利的产品;通过二维码、视频等数字工具提高透明度与可追溯性,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将信任与品质、安全及动物福利紧密关联。总之,中国机会在于提供高质量、安全、美味、高福利的鸡蛋。

Woolworths在南非的非笼养转型之路
Leena回顾了沃尔沃斯推动散养鸡蛋的历程。自2000年代初,因客户关注动物福利,公司启动供应链改造,从四家供应商筛选到三家合作伙伴,逐步实施鸡舍改造、饲料优化等措施。2004年,公司成为南非首家仅销售散养鸡蛋的零售商,并在2012年将散养鸡蛋应用于所有含蛋产品。二十年来,公司凭借供应商承诺、客户教育及国际最佳实践,多次获得世界农场动物福利组织认可,实现了蛋鸡福利与商业可持续性的双赢。

非笼养鸡蛋行业标准化与全球进程追踪
马宁女士介绍了CIWF的Egg Track项目及其推动全球非笼养转型的作用。CIWF成立于1967年,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她指出,2025年是非笼养发展里程碑:在715项承诺中,384项非笼养承诺截止于2025年。Egg Track追踪企业实际进展,2022年扩展至亚太地区,2025年纳入中国数据,要求企业按鸡蛋、蛋制品和原料类别报告转型百分比。马宁强调透明度对建立信任和可追溯性至关重要,鼓励通过年度更新和公开文件展示进展。Egg Track有助于识别领先与滞后企业,强化问责,并改善蛋鸡生活。

中国非笼养鸡蛋进化密码:趋势深析与前瞻
王海先生梳理了中国非笼养鸡蛋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景。他介绍,中国非笼养始于2012年客户承诺,2022年明确分类定义,2023年起建立标准化认证体系。目前,非笼养鸡蛋通过星级酒店和商超零售等渠道销售。其快速发展依靠“五有”支撑:有认证、有标识、有潜力、有定义、有标准。数据显示,2024年完成转换的企业中,92%已履行承诺。头部企业如圣迪乐、金麒麟持续扩产,房地产和光伏等跨界新势力也加入。王海预测,到2030年中国非笼养存栏量将达8.56亿羽。
小组讨论:生产端如何有效开拓非笼养市场?

多家行业代表企业分享实践经验与发展思路。快乐的蛋、四川信德、宁夏晓鸣、土大妈等企业分别介绍了自身在非笼养生产、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中的探索。品牌化与差异化成为突围关键。企业代表强调,要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以高品质、稳定供应和价值理念赢得市场。部分企业还分享了在育种改良、出口资质、成本优化等方面的经验。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嘉宾踊跃交流,共同探讨非笼养鸡蛋产业的可持续路径与合作机遇。





产销对接交流与晚宴

大会特别举办“产销对接交流与晚宴”,邀请多位行业嘉宾、采购商代表及非笼养鸡蛋生产企业负责人共聚一堂。活动旨在搭建高效沟通平台,促进供需双方深入交流与合作。与会嘉宾围绕产品采购、渠道拓展及品牌合作展开洽谈,现场气氛热烈。
认证企业产品集中展示与采购交流 | Purchasing Matchmaking Exchange and Dinner
本届大会设立专门展示区,集中呈现各认证企业的非笼养鸡蛋及相关产品,向行业和公众展示高品质、高福利的蛋品成果。参展企业通过现场样品、包装及宣传资料,充分展示生产体系、标准化管理及品牌特色,提升市场曝光度与行业认知度。

同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多家采购商品牌到展示区参观,与企业面对面交流,探讨产品供应、市场推广及合作机会。采购商对非笼养产品表现出高度兴趣,为企业开拓零售渠道、强化品牌影响力提供了宝贵契机,也推动了产销端的有效对接与合作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