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财经观察网 > 金融 > 正文

致同合伙人陈敬文解析半固态电池产业化新机遇

2025-09-18 10:01:23     来源:网络  阅读量:15862   会员投稿

随着上汽、蔚来等头部车企陆续宣布半固态电池车型的量产与交付计划,半固态电池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前沿,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新焦点。在政策、市场双重驱动下,这项技术正推动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迈向新一轮变革,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致同咨询TMT-信息技术行业领导合伙人、交易支持服务联席主管合伙人陈敬文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对这一技术趋势及其带来的产业变革进行了深度解读。

致同合伙人陈敬文解析半固态电池产业化新机遇

2025年新修订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6年7月起正式实施,明确提出“不起火、不爆炸”作为强制性安全标准。这一法规的落地,将对动力电池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也进一步推动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推动技术良性演进。

陈敬文表示,“半固态电池是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的有效技术方案。”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半固态电池在制造工艺上具有显著的延续性,这大大降低了产业化的门槛。他表示:“整车与供应链厂商一直投入研发,寻求电池性能上的突破,消费者更是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多重因素表示关注。半固态电池是目前能够平衡各方需求的一项技术方案。”

尽管技术路径明确,但挑战依然存在。陈敬文指出,目前半固态电池在量产良率、充电倍率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尚处于早期阶段,短期内仍需技术和产业端持续协同攻关,但新的技术路线也将催生新的产业机会,陈敬文分析认为:“若半固态电池市场能顺势而上,最大受益群体是上游材料供应商,然后是中游设备供应商。”他进一步解释:“半固态电池采用氧化物或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替代部分液态电解液,固态电解质需求将加速释放,相关企业可推动与车企联合研发、提升设计能力,建立技术‘卡位’优势;然而,原有的隔膜和电解液供应商则面临转型压力。”

在成本方面,陈敬文对成本趋势保持乐观:“中长期来看,半固态电池成本有望低于液态电池,成为兼具性能优势和成本竞争力的量产技术,车企更有驱动力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车型。”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