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财经观察网 > 金融 > 正文

山西广缘林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林出席论坛并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发展峰会发表演讲

2021-12-16 19:03:49     来源:新浪  阅读量:16479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21年12月16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数字经济赋能金融产业发展山西广缘林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林出席论坛并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发展峰会发表演讲

山西广缘林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林出席论坛并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发展峰会发表演讲

李宝林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林业新发展任重道远,为实现2030年新的森林储积量目标,中国林业发展必须迈出新的步伐。

第一,进一步加大干旱地区造林和可持续森林经营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水平,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水平及提高森林质量和增汇潜力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他说

第二,进一步调动全社会造林的积极性,改革财政性补贴政策,加大造林绿化的社会力量,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履行植树义务。

第三,在推进森林,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的同时,兼顾国家生态安全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减缓社区贫困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协同效应。

第四,尽快建立基于市场的林业碳汇管理机制和开发适应更广泛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或林业碳信用产品的方法学,为林业碳汇项目或林业碳信用的开发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以下为演讲实录:

践行社会责任助力双碳目标

2018年6月在山西依法注册成立了广缘林木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公司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速生柳能源林的种植及中药材,苗木花卉等林下经济作物公司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总规划,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主导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公司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炭达峰炭中和战略目标公司利用滩荒地资源,推动速生柳能源林种植,推行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行公司+基地+镇政府+村委会+农户的一条龙经营模式,本着互利共赢,产业脱贫,强企富民的经营战略3年多来在山西榆社,安徽六安,四川成都已完成2万亩速生柳能源林种植,总投资24624万元 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践行社会责任 助力双碳目标

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目标和愿景,使碳达峰,碳中和瞬间成为热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这两碳六字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严峻的现实是,伴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热浪,洪水,干旱,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时有发生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

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应对的主要路径有两个一是想方设法减少碳排放,也就是减排,二是利用林木等将碳汇集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林业碳汇

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挥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碳汇量大,成本低,生态附加值高等特点森林,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将在中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使得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随之将进一步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事实上,林业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2009年在APEC上承诺的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还是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承诺的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以及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的2030年目标,其中都包含了增加森林蓄积量这一综合反映林业工作成果的目标

多年来,中国通过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开展了大规模造林和天然林保护修复,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森林面积和蓄积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森林碳汇量也大幅度增加。疫情期间,餐饮业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林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2020年,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容纳入了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赋予林业以神圣的任务,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实施,则将林业与护卫气候安全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中国林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碳达峰的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与实现,将全面提升中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加快实施中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工程从而,为将林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纳入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总目标提供了新的通道和路径

碳达峰和碳中和,赋能正在加速发展的中国林业。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中央财政造林,森林抚育,森林保护的林业补贴政策,逐步扩大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为积极推动建立地方财政森林经营补贴制度提供依据。

二是有利于建立健全林业减排增汇金融支持体系,将林业碳信用纳入金融产品开发系列,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与林业减排增汇项目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

三是有利于将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效益的林业减排增汇项目纳入中国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由此拓宽林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四是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林业减贫和扶贫创新模式。

中国林业新发展任重道远

中国新提出的增加森林蓄积量的目标,对林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任务据中国国家林草局2021年1月发布的数据,我国十三五期间的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新的森林蓄积量目标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国需要通过造林和改善森林管理的方式,在2015年提出目标的基础上每年还要多增加1.5亿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这对中国林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关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约90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最大潜力有可能达到28%到29%据研究报告,我国可用于造林的土地还有约3000万公顷,加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土地,总共还有4000多万公顷土地可以用来扩大森林面积可是,这些可造林土地的50%是在降雨量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造林难度较大为实现2030年新的森林储积量目标,中国林业发展必须迈出新的步伐

第一,进一步加大干旱地区造林和可持续森林经营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水平,提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水平及提高森林质量和增汇潜力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第二,进一步调动全社会造林的积极性,改革财政性补贴政策,加大造林绿化的社会力量,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履行植树义务。

第三,在推进森林,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的同时,兼顾国家生态安全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减缓社区贫困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协同效应。为进一步激活餐饮市场,郑州将举办“品味中原”美食节,配合第二届郑州国际食品博览会,与银联联合发放餐饮专用券,组织全市重点餐饮街区和企业联合开展餐饮活动,促进消费。

第四,尽快建立基于市场的林业碳汇管理机制和开发适应更广泛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或林业碳信用产品的方法学,为林业碳汇项目或林业碳信用的开发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林业碳汇在可持续发展中价值重大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改善森林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林业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林业增汇减排,主要通过增加和保护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减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以及增加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储碳功能等路径来实现,是一种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

与能源,工业等领域的碳减排与碳中和路径不同,林业增汇减排的路径是:在发挥减缓气候变化的碳效益同时,还发挥着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增加生计和减缓社区贫困的综合效益林业碳汇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将林业碳汇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是一个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实现的过程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增加和保护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减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等林业减排增汇路径,在气候等方面产生的效益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目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能够起到协同推进的作用因此,林业的减排增汇路径在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具有气候,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减贫等方面的价值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企业,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四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五是广泛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各位金融界领导:综上所述,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已成为大趋势为此,振农林业产业全国服务平台,广缘林木发展有限公司强强联手新中国际成立林业产业集团,在中国建立装配式建筑原料基地,木本油料基地,岀口木制品原料基地,生物质能源发电原料基地和国家储备林生态基地,争取在3—5年投资500亿元,10年内打造万亿级林业产业集团公司希望各位金融界的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为中国的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为双碳目标敢为先锋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