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财经观察网 > 金融 > 正文

太难了!房企前4月销售、拿地总额同比降幅均超5成…三季度房地产市场或企稳

2023-02-13 11:35:46     来源:证券时报  阅读量:13047   

4月份,受疫情影响,楼市成交进一步下滑。与此同时,尽管多地开启首轮集中供地,房企拿地总量有所回升,但同比大幅下降。

1-4月,百强房企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拿地总额,同比降幅均超过50%。超过30%的50强房企没有拿地,市场低迷和资金紧张带来的投资压力并没有随着部分城市土地拍卖的火热而改善。

业内人士认为,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积极信号,多地密集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新政策,房地产市场“回暖”仍可期待。预计三季度核心城市市场将触底企稳,三四线城市将面临更长的调整周期。同时,预计楼市回暖,或增强企业拿地意愿。预计土地市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回暖,但不同城市的回暖速度会有很大差异。

销售规模同比下降50.2%。

4月份,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持续。

根据柯睿研究中心的数据,一些城市受到了疫情的影响。4月份,百强房企仅实现销售成交金额4284.7亿元,环比下降16.2%,降幅大于近几年同期。同比下降58.6%,较3月份降幅进一步扩大,处于近年单月业绩同比下降的最高水平。

受此影响,按1-4月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整体业绩规模同比下降50.2%,降幅较一季度进一步扩大。此外,百强房企的销售规模和股权销售规模同比降幅已经“减半”。

中国研究院数据显示,1-4月,百强房企平均销售金额212.2亿元,同比下降50.2%;其中,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房企有3家,比去年同期减少6家;超过100亿元的房企有57家,比去年同期减少46家。百强房企平均权益销售额155.2亿元,平均权益销售面积109.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0.7%和51.5%。

从重点城市成交数据来看,4月份,受疫情反弹影响,楼市成交同比跌幅进一步扩大。

克而瑞研究中心监测的30个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8%,同比降幅扩大至58%。一线城市成交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47%。26个二三线城市市场日趋惨淡,成交环比下降18%,同比降幅扩大至60%。

分地区来看,长三角地区市场几乎完全关闭。受疫情影响,上海楼市进入休市状态,长时间的封闭管控势必降低居民收入和消费预期。杭州、宁波、合肥、南京等市场走弱。比如南京,案例市场客户访问量环比下降,平均新增率低至33%。

京津冀区域仅限于北京市场的回暖,新增站点平均去化率稳步提升至41%。核心区域的高性价比楼盘销售火爆,但远郊市场几乎没有起色,很多项目的去化率仍低于10%。天津和河北市场观望情绪依然浓厚,天津地区访问量和订阅量同比下降40%左右。

大湾区市场回暖进度弱于预期,广州市场回暖缓慢,新销售平均率从低位回升至21%。中高端需求相对旺盛,但观望情绪浓厚。增城、南沙、花都等周边区域库存积压,成交未见起色。深圳依然没有扭转颓势,新盘平均费率微降至32%。龙岗、龙华等关外区域普遍承压。佛山、东莞、惠州等市场继续蛰伏。如佛山新盘平均率低至12%,受限于广州缺乏外溢客户,渠道带客,成交转化效果差。

土地购置总量同比下降55.9%。

4月份,随着多个热点城市首轮集中供地的开启,房企单月拿地金额小幅上升。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50强房企月度拿地金额接近1000亿元,环比上涨127%,但同比仍下降69%。

中国研究院数据显示,4月份,50家代表性房企合计拿地同比下降59.4%。

1-4月,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百强企业合计拿地3626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5.9%。

柯睿研究中心指出,整体来看,前4个月,超过30%的50强房企没有拿地,市场低迷和资金紧张带来的投资压力并没有随着部分城市土地拍卖的火爆而明显改善。

1-4月,按拿地金额最高的企业来看,TO20拿地金额过半为国企和央企,只有碧桂园、龙湖、滨江、人人等少数民企。华润、建发、中海等拿地金额。都超过了250亿元。可见,目前的大型国企,如华润、中海、保利、中交、建发等。,在核心城市拿地有很大优势,尤其是在一些集中供地城市的“让步”下。优质高性价比的地块补充了可售价值,同时也优化了企业的土地储备结构。民营企业中,受益于集中供地,部分地区的一些深耕房企表现突出。比如滨江和人人,在杭州收获颇丰。其中,滨江1-4月新拿地金额233.8亿元,同比增长86%,拿地几乎全部集中在杭州。

值得注意的是,前10名中,仅有3家企业拿地金额同比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土地市场的不景气和企业拿地的谨慎。即使在拿地金额前100名中,项目开发商和地方平台公司仍占多数,“抄底”现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并未减少。

大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在第三季度企稳

对于前4个月楼市成交冷淡的原因,韩毅智库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担忧:

一是对未来收入的担忧,经济增长的压力,疫情影响的叠加,房地产、制造、餐饮、互联网、教育等行业经营艰难,民众收入受损,或工作无保障,住房消费等购买力严重受挫;

第二,对房屋交付的担忧。恒大等头部房企的雷爆导致的各能级城市大量房源不能按时交付的问题,直接影响购房意愿。所以居民更倾向于房源交付确定性高的企业,比如国企,来买房。

三是对房价下跌的担忧,部分企业大幅打折,进一步加剧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

综上所述,原因最终导致民营企业销售受挫严重,回款减少,间接对企业投资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韩毅智库认为,土地市场回暖的关键取决于销售市场的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土地拍卖规则和各项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正逐渐回归理性,高地价、高溢价、高杠杆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虽然有暂时的阵痛,但阵痛过后,行业将迎来更健康、更稳定的未来。

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完善政策,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住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近期楼市已经“松绑”,房地产市场“回暖”仍可期。预计三季度核心城市市场将触底企稳,三四线城市将面临更长的调整周期。

柯睿研究中心也认为,楼市回暖的预期可能会增强企业拿地的意愿。预计土地市场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回暖,但不同城市的回暖速度会有很大差异。即使在土地供应集中的核心城市,也有部分城市遭遇严寒。

编辑:叶淑君

版权声明

结束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